主页 > 头条 > “高考”有考了26次仍要参加“钉子户”

“高考”有考了26次仍要参加“钉子户”

佚名 头条 2023年06月07日

高考”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 他们过去常常在操场上背单词书,也为了某门课通宵达旦地苦读。 那时PC蛋蛋群吧,我们为了梦想拼命前行。 那段时光的回忆,在时间的打磨下,也显得格外珍贵。

六月,是献给高考的一个月,充满了青春、汗水、泪水、笑容。 高考前夕,八位不同年龄的人给我们回忆了高考的往事。

这其中有恢复高考后的首批考生,有考了26次还要高考的“钉子户”,也有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姑娘。 他们的故事跨越半个多世纪,带有时代的烙印和浓重的书香气息。

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学毕业时穿着学士服的“我们”。新京报记者徐雪飞摄

出去

谭女士,27岁,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大学2014年高考

我是1995年出生的,也是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上高中、考大学是很普遍的人生选择。 但是对于我的青梅竹马来说,这件事不在人生计划之中。 在我的11个小学同学中,我是唯一一个坚持读到高中的。

我父亲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他的村庄。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他很保守,不愿意接受更多的科技产品。 直到现在我们家还在用牛耕地。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出大山,走出这里,去看看这个世界。

其实我对大学的理解可能很功利。 这只是我出山打工的一种方式。 只是这条路是我当时唯一的路。

贾先生,38岁,山西省大同人,武汉科技学院(现武汉纺织大学)2003年参加高考

我是2003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也很特别。 年初以来,全国遭遇“非典”,不少学校在高考前停课。 不仅如此,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正式由每年的7月改为6月7日。 我几乎在迷茫和焦虑中参加了高考,进入了成年期。 而高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年的数学题异常难。 我是我们文科班里唯一通过数学考试的人。

那时,我不得不不停地打电话来检查我的成绩。 在不忙线的情况下,我在检查成绩之前打了三个电话。

我爸把“上大学”当成一件大事,开学前就在大同给我买了一套西装。 开学时,我穿着那套西装在学校食堂吃饭。 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经过时,我总是说“师父,放开我”。 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才明白,原来我和爸爸有点“老派”,那个大学现在年轻自由。

在那四年里,我的朋友们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 那时候56岁梁实第27次高考,音乐是最流行的爱好。 为了赶上女孩子,男孩子们流行学点音乐和吉他。 大四那年,我们甚至举办了一场告别音乐会,为此我自学了架子鼓。

这可能是我考上大学后最大的变化。 我走出山西,到外省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也做了各种尝试。 在每一次尝试的过程中,我都能看到自己人生的画卷在缓缓展开,大学里的一切仿佛都在黑暗中,引领着我走向现在的生活。

郭女士,24岁,河北沧州人,北京某211大学,2017高考

我其实考过两次高考,对第一次的成绩很不满意。 我几乎选择在不解的声音中重复它。

父亲很惭愧,不让我复读,甚至断了我的生活费。 在同龄的同学中,要么上的是普通学校,要么高中毕业就马上出去打工挣钱。 当时他们提到我还要说,我怎么这么不孝,我不知道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只有妈妈相信我,支持我,让我放下一切,按照内心的选择,再读一年。 沧州没有专门的复读学校。 幸运的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将带领我再读一年高三。 我可以跟她再学一年,却因此进入了一个根本无法融入的班级。

很多同学都会开玩笑地叫我“学姐”。 我记得很清楚,每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时,他们就会说:“老师,你可以去问学姐,学姐学了一年,肯定什么都知道。” 我在班上没有朋友,每天唯一陪伴我的就是学习和做题。 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考试,因为每次看到成绩单和外面张贴的优秀学生名单,我都能不停地对自己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你所有的艰辛都没有白费。” 我知道这病了,但正是这种心态支撑着我熬过了复读的一年。

之后,我来到北京求学。 大学四年几乎治愈了我。 没有人关心我为什么复读,也没有人抱怨我为什么不早点赚钱。 爸爸也开始跟大家说我是他的骄傲。 我成了我们家有名的大学生。

可能是因为我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辈,家里的长辈也不再关心我了,但偶尔回到沧州,他们也会问我,我都24岁了,什么时候结婚? 我笑笑没有回答,心想,奇怪,在北京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在北京的这几年,我认识了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未婚,独立而充实。 我看到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向往。 而我家的这种生活,我想大概会遭到除了我妈以外的所有人的反对。

北京阜成门大桥上的郭女士 受访者供图

为了他

33岁的马金鑫是河北衡水人。 河北经贸大学2008年参加高考。

2008年,我上高三的时候,那年冬天,中南地区遭遇暴风雪,许多农作物被毁。 后来,高考前夕发生了“汶川地震”。 高考迎来了这样的大事记。

考试后的第二天,父亲从农村来县里的学校接我,因为正值北方的收获季节,沿途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家家户户晒的麦子。 爸爸问我:“你考得怎么样?” 那天我在麦香风里和他聊起了考题。 这是我们两个人从小就有的默契,因为爸爸有一个理论,如果你能记住试题,就说明你考得很好。

结果出来后,打完第一个电话询问结果的时候有点懵。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又花了1块钱打电话确认,结果645分。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高的年级,但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大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择学校。 最终,我选择了河北经贸大学。 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对大学没有任何概念。 一出火车站,就看到校车在接新生。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归属感。

在大学里,有一个决定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参加了贵州省“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并报名参加了该项目。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在我14岁的时候,我了解到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的故事。看到徐本禹放弃读研的机会,我深受感动并选择在贵州任教。 我也想帮助一些像他这样的人。 于是我填上了当时西部计划中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贵州。

当时,西部计划最长的期限是三年。 三年志愿服务期满,准备回乡,却碰巧在贵阳遇到事业单位考试。 就这样,我一直留在贵阳。 对我来说,如果没有上过大学,我就不能去贵州,我就无法亲身体验我年轻时崇拜的人所做的事情。

马锦鑫上大学时,曾到孤儿院参加志愿工作。

小孙18岁即将参加2023年高考

我为什么上大学:说白了,就是为了面子。 这其实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因为我的父母一直很疼爱我,但是我从小到中考都不好好学习,一直让他们失望。 当我逐渐接受自己平庸的现实时,他们始终把我视为最大的骄傲。

记得有一次我下了校车,爸爸来接我。 他告诉我56岁梁实第27次高考,他订购第一版《独库》已有十多年了,还说他的品味非常好。 他吹嘘着自己奔放的过去和高端的品味全天加拿大28靠谱群!!,突然补充了一句:“爸爸好厉害,看看我女儿,看看我女儿!” 我当时就想哭,愤怒的长发少年一下子变成了我的中年光头小子。 父亲,在他一生无数的狂傲与冷艳中加拿大28微信群大全,最后最让他骄傲的是我。

我常常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他们教会我谈论爱情时不拐弯抹角。 这是我想上大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让父母相信女儿能照顾好自己,有能力,让他们真正感到自豪。

小孙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受访者供图

不要在生活中留下遗憾

56岁四川人梁实是高考“钉子户”,即将参加第27届高考

再过几天,我就要参加我的第27次高考了。 1983年我16岁哪里PC蛋蛋群,那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但准确地说,我参加的不是高考,而是高考前两个月的预考。 但大概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考上了预试,第一次高考经历就草草结束了。 此后几年,我又参加了几次考试,直到1987年,我才第一次通过了初试,参加了真正的“高考”。

大概从那时起,“我要上大学”的想法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 那时我想,如果我考上了大学,我可以成为教授和工程师。 令人敬畏的人。 然而,直到20多岁,我还是考不上,只好开始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2001年调整高考报名政策,取消年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所以从2002年开始,只要不忙,我都会报名参加考试。 再过几天我就要参加第27次高考了。 关于这次高考,我的目标是达到主线。 如果我通过了考试,我一定会去上学。 我一点都不担心和年幼的孩子相处不好,因为我心里清楚,虽然我已经50多岁了,但我的心理年龄还在十几岁。

考了这么多年,很多人不明白哪里PC蛋蛋群,“就算你考上了,也老了很多岁,恐怕没有单位要你了”。 这些话我听了这么多年没有回答。 我觉得他们总是不理解我。 我想,人除了现实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精神上的追求。 一想到我还没有上大学,我就觉得很开心。 不快乐,我要快乐,这就是我的大学梦。

人生其实放弃了很多东西,但就是高考。 20多年的我可能偶尔会有“算了”的念头,但第二天我会告诉自己,不行,我还是要考试,否则我永远做不到我的生活。 我一直后悔上了大学。

梁实正在备战2023年高考。受访者供图

小刘,25岁,湖南人,武汉大学,2015高考

如果我们回到八年前,请一个“小镇做题者”来想象大学生活,恐怕想象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让一个一直生长在内地的人去想象一样海边生活。 我想我当时最期待的应该是如果我选择了中文系,我再也不用学数学了。

这几年,和朋友谈起高中生活,总有同感。 高考或许已经是我们这一生所能承受的压力的极限了。 想起了高考,想起了在衡水中学仿照的那三年,想起了当然被取消的体育课,想起了经常失学的数学老师脾气把全班都吓坏了,想起潮湿的南方没有淋浴系统,我就在宿舍打水洗澡,记得我总是跑到食堂,跑到教室。

但幸运的是我的人生已经被大学生活重构,但我拒绝从功利的角度去列举我在大学里得到了什么。 ”并顺利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拥有走出“小镇”的选择权。

对于小城人来说,受资源和信息的限制,我们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领悟一些简单的道理和规则,所以祝福我们吧——愿我们都有各种勇气,看到超越“标准”的更多可能性, “范式”,不惧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拥抱所谓的“边缘”和“少数”,走向更加自由开放的心态。

徐树海,64岁,河北人,1977年高考于铁道部大同机车厂技工学校

我是1959年出生的,1976年毕业于河北农村高中,高中毕业后随父亲下乡去了河南农村。 1977年10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 我在河南本地报名,那年高考是在冬天。 考试成绩出来后,我考试不及格,只好回到河南农业生产队工作。 一天的工分是7个工分,10个工分可以赚到10.3美分。 但是如果我能去工厂,工资可以更高,也可以轻松一些。 那时候,除了农业生产队的工作,基本都要考试。 如果你想在工厂工作,你必须参加每个工厂的考试。 而如果我参加高考,进校后就有机会分配到国企工作,所以我决定继续高考。

为了高考,我白天在生产队工作,晚上复习。 直到1979年考入铁道部大同机车厂技工学校。 这是一所技术学校。 用今天的话来说,根本就不是大学,而是这个学校管理任务,毕业后可以到铁道部工作,而且不用交每个月18元的学徒费。 做得好。

回想起来,当时想上学的时候真的没有别的想法。 我只是想赚更多的钱,多旅行,见更多的人。 我可不想一辈子只挣七个工分。

新京报记者徐雪飞

编辑陈晓舒

校对刘越

广告位